**近年來,債券基金因強調收益固定,頗受投資人青睞,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,截至2019年11月底,國內基金市場約3.6兆元,近半是債券基金,債券基金中的固定收益基金規模已超過6,000億元,大半又都集中在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。
面對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基金廣受歡迎,國內投顧高層直言,真正穩定、債信良好的如美、日、德公債,現在不僅是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,只有體質不佳、高風險的債券,也就是俗稱垃圾債,才會提供高報酬,「講白了,就是高利貸債券基金,當年引爆金融海嘯的雷曼兄弟也因高收益債垮台。」
「國內投信、銀行、壽險業為賺高利潤,理專為抽高傭金,大力推廣債券基金,尤其是目標到期債基金的傭金高,年成長逾倍,本質是高風險垃圾債基金,卻包裝成低風險、高利率的高收益債基金,投資人根本沒搞清楚究竟買了什麼,直到出事後,政府、投資人再買單,但投資人往往已賠掉老本。」該名高層憂心忡忡地說。
攤開歷史,全球幾次大型金融風暴往往都和債券有關,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,2008年引爆金融海嘯的雷曼事件、美國次貸危機到歐洲爆發冰島金融危機、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都是因債券違約引爆。
調查公司迪羅基統計也發現,新興市場債近3年到期償還金額達3兆美元(約新台幣90兆元)且是逐年遞增,但新興市場債占新興國家的GDP比例已近半,這次的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恐成不定時炸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